LED农业照明市场的痛点与出路分析
2016-04-09 17:18
LED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是时下的热点,每每提及都会引人关注。不论是垂直农业、都市农业,现代农业越发展,与人工光的关系越发密切,具有多种优势的LED光源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,农业领域的升级也被认为是LED的重大机遇。然而,市场并不总是那么如人所愿,如今的LED农业光照市场,痛点仍存,各种探索也在进行。
痛点在哪?
LED农业光照市场,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,然而,现阶段植物工厂等设施农业自身发展仍有不少难点,对LED光源的应用并不十分充分。
“目前LED农业光照应用的痛点在于盈利性,建立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非常重要”,厦门通秴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徐虹如是说。虽然安全环保、食品品质很受重视,但国内消费能力尚有限,LED在农业领域应用倾向于关注具有高附加值,比如育苗、观赏性花卉、中草药等高经济作物,限于国内环境,很多相关企业转向国外。
苏州市纽克斯照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浦敏表示,纽克斯一直非常关注植物补光设备领域,近几年一直尝试进入国内的补光领域,在与国内外客户接触,参观很多种植地区,包括一些农产品销售的网络公司,还有研究植物工厂的地方后,会发现国内外农业发展的一些不同。
一方面,国内农产品欠缺一些好的、新颖的营销体系,在市场竞争中,其实农副产品没有把品牌、品质概念引入。“如果能够有一种新颖的销售体系,这种体系能把比如认证、品质、品牌引入进来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区分蔬菜等级,对市场环境的培养很重要。”
另一方面,国内也需要提升现代农场的管理技术。与国外成熟的农场管理体系相比,国内的比如农业合作社等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的阶段,从产出环节一直到销售环节,中间也很少有保鲜等一些其他深层次的加工处理。国外一些植物工厂,比如大棚作物,投入非常大,但仍然有盈利或者微利,由于土地私有化,他们的土地成本很低,可以持续不断地经营,投入更新光源设备等。相形之下,国内还处于农场管理的初级阶段,管理技术也需要提高,很多农场的土地是承包形式的,很多农场经营主花大力气投入的意愿不强,比起持续经营,更希望看到产品种一年、种一季就能收回成本,如此对设施农业的发展不利,产品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会越做越窄,未来是行业需要注意的。
成本价格,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也是目前的痛点。就投入来讲,国内的投入并不高,国外的大棚种植常常投入非常高,管理体系也很成熟,从深加工到销售,包括运输储藏,并没有很多附加成本。国内这一过程,中间环节成本很多,也造成了农作物的成本很高,其实种植端的农户收益并不是很高,有可能是利润中最低的部分。在这种状况下,LED光源虽然成本价格在不断降低,相比传统光源,仍然属于高点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植物工厂等目前盈利不利与成本有很大关系,前期投入成本高,而且运营成本高,比如电费,冬天取暖,夏天降温的成本还有人工成本。另外,物流成本也高,不同于国外,国内的冷链系统并不完善,中间环节多,损耗率高,价格也高,成本的降低,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心。
出路如何?
很显然,LED农业光照市场的大放光彩,有赖于需要人工光的现代农业的发展。在LED技术水平不断提高,成本价格持续下降的状况下,如何更好的开发农业市场,以及商业模式探索,实现可持续盈利等成为行业企业关注的方向。
植物工厂是LED农业光照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,如今大大小小规模的植物工厂数量也很多,徐虹认为,从植物工厂发展的角度,采取小规模,分布式的贴近消费者,同时精确定位和产品组合,节省中间环节,是开发农业市场的重要途径。
目前阶段,仍是附加值高的蔬菜和药材产品比较“有利可图”,对于产品定位,有业内人士认为,植物工厂种植的产品不能与大田产品走比较,否则会越做越窄。另外,植物工厂的产品若能与一些餐厅结合起来,会有助于提高植物工厂的商业价值。
对于补光设施产品而言,技术提升,成本下降是长期的必然趋势,蒲敏认为,这种趋势短期内很难解决植物工厂等盈利难的状态,新的营销模式,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,而农产品市场环境的改变,其实会给家庭植物工厂开辟出一些新的道路,当前新颖的营销模式,比如京东、车客家园等有一些新的销售方式,值得关注。
中华环保基金会的刘永印表示,若要实现商业模式上可持续盈利的植物工厂,有几个角度的问题需要思考,一是不要单纯的种植蔬菜,可以与有高经济价值的如三七、铁皮石斛等药植打通,进行产品的组合;二是在结构设计上,可以采用生态式、可移动式、小规模化的植物工厂,可链接式,如此供应链可以做的更全一点;三是人群定位,要有精准用户,保证利润。
“在技术水平处于一定稳定状态的阶段,比起考虑技术突破,商业模式其实非常关键”刘永印说。如今半导体照明技术已发展到一定阶段,农业与LED产业的跨界时代来临了,行业企业需要用心和坚持挖掘产业链的跨界价值,为客户创造深度价值,坚持技术创新,实现价值最大化,长足发展